返回列表日期:2024-02-16阅读:429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2022年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获奖成果公告,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导、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牵头,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市园科院、大自然保护协会(美国)北京代表处、上海天渊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岩土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必赢56net在线登录等单位共同完成的“高密度超大城市生态功能空间整治修复关键技术及集成应用”项目成果喜获2022年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二等奖。
项目研究背景
作为高密度超大城市,上海面临生态空间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态空间需求的双重矛盾。该项目立足上海超大城市高密度人居环境特征与2035年建成生态之城的目标愿景,针对城市生态资源禀赋不足、生态修复整体性不高,生态空间多元复合功能有待进一步挖掘等现实问题,经联合团队多年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在整治修复理论创新、关键技术攻关、应用模式集成等方面取得了原创性突破和创新,探索了超大城市生态建设的实践路径,为实现超大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贡献了技术方案。
成果主要内容:
1、揭示证实了不同人为干扰强度下城市生态梯度变化规律,面向人民城市高品质生态福祉目标,率先提出高密度超大城市生态功能空间近自然修复理论,探明了整治修复的原理路径,构建了综合技术框架。
高密度超大城市生态功能空间整治修复技术框架
2、围绕整治修复“调查识别-规划设计-建设实施-成效监测”全生命周期,联合攻关了整治修复关键区域精准识别、生境链构建与规划管控、近自然地标性生物群落营建、困难立地生态重构、空间复合利用与协同增效、多维监测 6 大关键技术,攻克了高密度超大城市生态功能空间精准调查识别、协同整治修复技术难题,全方位支撑了整治修复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与实施。
上海市域生态修复关键区空间分析
生境链系统示意图
3、针对城区、郊野、滨海等生态功能空间所面临的生态问题,创新提出并成功实施城市开放空间生境节点生态功能提升、郊野空间复合利用与协同增效、滨海自然生态空间陆海联动与复合增效3大集成应用模式,并广泛推广,成效显著,实现了理论认知、关键技术攻关、应用推广的全链条生态功能空间整治修复格局。
应用典型案例:
项目成果广泛应用并指导郊野公园建设、土地综合整治、滨海生态湿地恢复及乡村“农林水乡”修复等各尺度整治修复工程项目。
以“农林水乡”为例,针对单一要素整治修复协同不足、整体生态成效不显著等问题,2017年起,结合廊下郊野公园市级土地整治项目,针对区域集约化耕作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以土地整治为平台,强化规划统筹引领,调适空间、集聚项目、汇集资金、统筹行动,将农、林、湿空间高效整合,着力探索并集中示范农林湿复合生态空间利用与功能提升技术、本地物种保育与生物栖息地构建技术,探索大都市区生态空间高效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路径。
农林水乡设计了包含“生态前置库、多级水耕湿地、清水涵养区、水上森林、林间湿地”等生态单元组成的复合生态循环净化系统,农田灌溉尾水经生态净化功能单元逐级净化,实现水质改善目标。净化系统内的水上森林通过构建“异龄、复层、落叶常绿混交林”的生态岛,也为鸟类、蛙类、蜻蜓等提供了多样化的栖息生境。
2021年起,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联合华东师范大学连续开展了三年生态观测监测。数据表明,农田退水经“农林水乡”区域总氮、总磷年平均去除率达48%和55%,区域记录到鸟类49种,吸引到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红隼、普通鵟等来此栖息。“农林水乡”的建设,有效提升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依托该区域,开展了“生态研学”、“昆虫记”、“稻香村”等系列自然然科普教育活动,有效普及生态修复与保护知识。
本类容由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网站转载:创新成果 | 市土地整理中心牵头项目获2022年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 (qq.com)